無法在這個位置找到: bdtj.htm
2019年教師資格《小學教育知識與能力》每日練習【道德形成的基本理論】.
2019年教師資格《小學教育知識與能力》每日練習【道德形成的基本理論】
(一)皮亞杰道德發(fā)展階段理論
皮亞杰通過一些對偶故事的觀察實驗,揭示了兒童道德判斷的發(fā)展進程。把兒童的道德分為他律惑和阿律道德兩種水平,把兒童的道德發(fā)展劃分為四個階段:
(1)自我中心階段
自我中心階段2~5歲。是從兒童能夠接受外界的準則開始的。這時期兒童還不能把自己同外在競區(qū)別開來,而把外在環(huán)境看作是他自身的延伸。規(guī)則對他來說不具有約束力。皮亞杰認為兒童在以前還是“無律期”,顧不得人我關系,而是以“自我中心”來考慮問題。
(2)權威階段
這一階段6~8歲。也稱作“他律期”。該時期的兒童服從外部規(guī)則,接受權威指定的規(guī)范,把人們規(guī)定的準則看作是固定的、不可變更的,而且只根據行為后果來判斷對錯。例如,媽媽不在家,一個,孩子幫助媽媽做事。打碎了一盤玻璃杯:另一個為了偷柜上的糖果吃,打碎了一個玻璃杯。讓這時的兒童作判斷。他往往認為前者錯誤更大,因為他打碎了很多的玻璃杯,而不考慮兩個小孩的動機。有人稱該時期為道德現實主義或他律的道德。
(3)可逆性階段
這一階段8~10歲。的兒童已不把準則看成是不可改變的,而把它看作是同伴間共同約定的。兒童一般都形成了這樣的概念:如果所有的人都同意的話,規(guī)則是可以改變的。兒童已經意識到一種同伴問的社會關系。應當相互尊重。準則對他們來說已具有一種保證他們相互行動、互惠的可逆特征。同伴間的可逆關系的出現。標志著品德由他律開始進入自律階段。這一時期也稱作自律期,也就是自主期。道德發(fā)展到這個時期,不再無條件地服從權威。當然這個時期判斷還是不成熟的,要到十一二歲后才能獨立判斷。有人稱該時期為道德相對主義或合作的道德。
(4)公正階段
這一階段0~12歲。的公正觀念是從可逆的道德認識脫胎而來的。他們開始傾向于主持公正、平等。公正的獎懲不能是千篇一律的,應根據各個人的具體情況進行。
皮亞杰認為。品德發(fā)展的階段不是絕對孤立的。而是連續(xù)發(fā)展的。兒童品德的發(fā)展是一個連續(xù)的統(tǒng)一體。應用時加以界說只是為了研究的方便。并不表明發(fā)展的連續(xù)統(tǒng)一體的中斷。
(二)科爾伯格道德發(fā)展階段理論
科爾伯格把皮亞杰的對偶故事法改為兩難故事法,在道德判斷的發(fā)展方面鑒別出了6個階段。他。將這些階段劃分成3種道德水平:前習俗水平、習俗水平和后習俗水平。每一水平又包括兩個階段,即三水平六階段的道德發(fā)展階段論。
(1)。前習俗水平
該水平兒童的道德觀念的特點是純外在的。他們?yōu)榱嗣馐軕土P或獲得獎勵而順從權威人物規(guī)定的行為準則。根據行為的直接后果和自身的利害關系判斷好壞是非??茽柌裾J為,大多數9歲以下的兒童和許多犯罪的青少年在道德認識上都處于前習俗水平。
從的利益。
(2)習俗水平
處在這一水平的兒童。能夠著眼于社會的希望與要求,并以社會成員的角度思考道德問題,已經開始意識到個體的行為必須符合社會的準則,能夠了解社會規(guī)范,并遵守和執(zhí)行社會規(guī)范。規(guī)則已被內化。按規(guī)則行動被認為是正確的。科爾伯格認為大多數青少年和成人的道德認識處于習俗水平。階段3:尋求認可定向階段。也稱“好孩子”定向階段。處在該階段的兒童,個體的道德價值以人際關系的和諧為導向。謀求大家的贊賞和認可。總是考慮到他人和社會對“好孩子”的要求,并盡量按這種要求去思考。他們認為好的行為是使人喜歡或被人贊賞的行為。階段4:遵守法規(guī)和秩序定向階段。處于該階段的兒童其道德價值以服從權威為導向,他們服從社會規(guī)范。遵守公共秩序,尊重法律的權威,以法制觀念判斷是非,知法懂法。認為準則和法律是維護自己社會秩序的。因此,應當遵循權威和有關規(guī)范去行動。
(3)后習俗水平
達到這一道德水平的人,其道德判斷已超出世俗的法律與權威的標準,有了更普遍的認識,想到的是人類的正義和個人的尊嚴,并已將此內化為自己內部的道德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