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單項選擇題
1.兒童學習簡單口語的最佳期是( ?。?。
A.1~2歲
B.2~4歲
C.4~5歲
D.5~6歲
參考答案:B
參考解析:2~4歲是幼兒學習簡單口語的最佳時期。
2.冬天從室內乍一走到室外,感覺很冷,一會就不覺得冷了,這種現象是( ?。?。
A.感覺的對比
B.感覺的適應
C.感覺的相互作用
D.感覺的后效
參考答案:B
參考解析:從溫暖的室內走到寒冷的室外,不一會就不覺得冷了,這說明在溫度刺激持續(xù)作用下,人對溫度的感受性發(fā)生了變化,屬于適應現象。
3.幼兒園老師上音樂課時,一邊彈琴,一邊組織孩子們按音樂節(jié)奏做各種動作。老師的這種做法是( )。
A.注意的穩(wěn)定性
B.注意的范圍
C.注意的轉移
D.注意的分配
參考答案:D
參考解析: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時間內把注意集中到兩種或兩種以上不同的活動上。題干中老師的做法是典型的注意分配現象。
4.醫(yī)生通過觀察、號脈、聽診診斷病情屬于( )的思維特性。
A.直接性
B.間接性
C.廣闊性
D.創(chuàng)造性
參考答案:B
參考解析:思維間接性是指思維活動不直接反映作用于感覺器官的事物,而是借助一定的中介和一定的知識經驗來反映客觀事物。
5.下列各項表述,( ?。┎荒鼙憩F幼兒語音意識的產生。
A.對自己和別人的發(fā)音感興趣,并意識到自己發(fā)音弱
B.能比較穩(wěn)定性地、正確地叫爸爸
C.評價他人的發(fā)音,追求自己發(fā)音準確
D.意識到同音字有不同意義
參考答案:B
參考解析:能比較穩(wěn)定性地、正確地叫爸爸表現的是幼兒的言語能力,不能說明語音意識的產生。
6.兒童的語言最初是( ?。?。
A.連貫式的
B.對話式的
C.復合式的
D.獨自式的
參考答案:B
參考解析:幼兒前期的孩子,大多在成人的陪伴下進行活動,他們的交際多采用對話形式;隨著年齡增長,幼兒獨立性發(fā)展,活動范圍擴大,在他們和同伴或成人的交往中,需要獨立向別人傳達自己的思想感情、知識經驗等,才促進了獨白言語的產生和發(fā)展。
7.當教室中一片喧嘩時,教師突然放低聲音或停止說話,會引起幼兒的注意。這是( ?。?。
A.刺激物的物理特性引起幼兒的無意注意
B.與幼兒的需要關系密切的刺激物,引起幼兒的無意注意
C.在成人的組織和引導下,引起幼兒的有意注意
D.利用活動引起幼兒的有意注意
參考答案:A
參考解析:教師通過聲音的變化,引起幼兒的無意注意,屬于刺激物的物理特性引起幼兒的無意注意。
8.小班集體教學活動一般都安排15分鐘左右,是因為幼兒有意注意時間一般是( ?。?。
A.20~25分鐘
B.3~5分鐘
C.15~18分鐘
D.10~12分鐘
參考答案:B
參考解析:有意注意是指有預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一般而言,小班幼兒的有意注意只能保持3~5分鐘。
9.幼兒看見天上的云彩,說是“有個小孩在騎大馬,這是一種( ?。?br />
A.注意
B.感覺
C.想象
D.知覺
參考答案:C
參考解析:想象是對頭腦中已有的表象進行改造,建立新形象的過程。
10.幼兒在想象中常常表露出個人的愿望。例如,大班幼兒文文說:“媽媽,我長大了也想和你一樣,做一個老師。這是一種( ?。?br />
A.經驗性想象
B.情境性想象
C.愿望性想象
D.擬人化想象
參考答案:C
參考解析:幼兒的再造想象可以從內容上分為經驗性想象、情境性想象、愿望性想象和擬人化想象。題干中幼兒的想象表達了他的愿望,屬于愿望性想象。
二、簡答題
11.簡述幼兒想象的發(fā)展特點及培養(yǎng)方式。
參考答案:
幼兒想象發(fā)展的特點:
(1)以無意想象為主,有意想象初步發(fā)展;
(2)再造想象為主,創(chuàng)造想象初步發(fā)展;
(3)從極大夸張的想象發(fā)展到合乎現實的想象。
幼兒想象的培養(yǎng)方式:
(1)豐富幼兒的表象,發(fā)展幼兒的語言表現力;
(2)開展多種藝術活動,創(chuàng)造幼兒想象發(fā)展的條件;
(3)在游戲中,鼓勵和引導幼兒大膽想象;
(4)創(chuàng)造自由寬松的環(huán)境來保證幼兒自由創(chuàng)造。
三、材料分析題
12.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離園時,三歲的小凱對媽媽興奮地說:“媽媽,今天我得了一個‘小笑臉’,老師還貼在我的腦門兒上了。媽媽聽了很高興。連續(xù)兩天,小凱都這樣告訴媽媽。后來媽媽和老師溝通后才得知,小凱并沒有得到“小笑臉。媽媽生氣地責怪小凱:“你這么小,怎么就說謊呢? 問題:小凱媽媽的說法是否正確?試結合幼兒想象的特點分析上述現象。
參考答案:
小凱媽媽的說法是不正確的。幼兒想象的特點:
(1)無意想象為主,有意想象開始發(fā)展;
(2)再造想象為主,創(chuàng)造想象開始發(fā)展;
(3)想象有時和現實混淆。
幼兒時期,常將想象的東西和現實混淆,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1)把渴望得到的東西說成已經得到的;
(2)把希望發(fā)生的事情當成已發(fā)生的事情來描述;
(3)在參加游戲或欣賞文藝作品時,往往身臨其境,與角色產生同樣的情緒反應。
材料是混淆想象和現實的情況,常被成人誤認為孩子在說謊。事實上是幼兒期的想象特點所致。
以上資料均來源于網絡,若內容與教材有所差異請以教材或老師課堂所講內容為準!更多信息可登錄網校教師資格頻道查看或咨詢網校在線客服!